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如何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我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实践作出了有力回答。从鹤壁市的矛盾调解到范县的多元协同,从洛宁县的“有事请扫码”到安阳市文峰区的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再到三门峡市陕州区的“夜话村事”……这一次次有力探索持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百姓可感可及的治理效能。
鹤壁人大: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人大代表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鹤壁市人大常委会引导人大代表下沉一线,在矛盾化解、民生改善、产业振兴中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让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当好矛盾化解排头兵。该市人大常委会依托“植根基层、贴近群众”优势让人大代表成为基层矛盾的“第一调解员”。“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这是市人大代表赵志红在浚县屯子镇荆寨村的履职承诺。她带领村民成立调解队,通过拉家常沟通化解矛盾,多年来实现了矛盾“零上交”。同样在浚县,市人大代表马兰英创造的“软硬兼施”工作法,用政策法规“硬规矩”和乡情亲情“软疏导”化解了多起纠纷。
当好民生改善监督员。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需求,以监督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该市人大常委会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淇滨区连续三年监督老年助餐服务,推动建成“睦邻小厨”等10家老年食堂、14个助餐点,惠及老年人2万人;浚县白寺镇前岗村人大代表联动巾帼志愿服务队,对老年人实行助餐半价、免费优惠,还引进企业设立“数智生活服务公司”,通过“集采集供+送餐上门”破解农村助餐可持续难题。
当好发展赋能助推器。人大代表深度参与产业振兴,将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市人大代表张桂芳通过直播电商助销富硒小米,倾力打造“石林南瓜”国字号品牌,带动三家村村民增收超千万元;市人大代表武建平带领娄家沟村民发展高山养鱼特色合作社,推动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宝山经开区开展“代表助企行”活动,人大代表走访重点企业20次,为8家企业争取政策资金超500万元,帮助融资近10亿元。
范县人大:“三位一体”赋能基层治理新实践
近年来,范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构建“代表连心桥、矛盾解忧员、法治稳压器”三位一体工作体系,推动人大代表履职沉下去,治理效能提上来。
架连心桥,人大代表沉到街巷里,民声聚在联络室。为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该县人大常委会联动县法院、县检察院创新打造两个人大代表监督联络室。依托这一平台,人大代表深入街巷村居,倾听原汁原味的民声民意。该平台不仅为人大代表履职开辟了新阵地,还在法、检两院与群众间架起了沟通桥梁。在人大代表的监督推动下,司法质效显著提升,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当解忧员,调解走在诉讼前,和谐融在乡情中。化解矛盾是基层治理的关键,该县人大常委会深挖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优势,联合县法院精心选聘15名热心调解、群众信赖的各级人大代表担任特约调解员。他们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活跃在田间地头、街坊邻里,2024年以来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70%以上。
做稳压器,法治润在心田里,稳定护在源头处。该县人大常委会与县法院创新建立“人大代表+法官”协同化解涉诉矛盾机制。通过常态化组织人大代表旁听庭审10场、参与调解50次,既让人大代表直观了解司法、提升法治素养与调解能力,也促进了审判公开透明、司法阳光运行。通过人大代表深度参与,大量矛盾纠纷被消除在萌芽状态、止步于诉前,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洛宁县人大:“有事请扫码”打通民意快车道
“现在没有那么大噪声了。‘有事请扫码’起到了作用!”8月18日,洛宁县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工作人员拨通了王先生的反馈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王先生难掩欣喜的声音。而这一切,源于洛宁县人大“有事请扫码”机制搭建的民意快车道。
事情要从王先生的一次扫码说起。家住洛宁县的王先生,被一个长期困扰的问题搅得心烦:每天清晨5点半至6点半,总有1到2支健走队伍沿滨河公园由东向西行进,队伍携带的大功率音响播放着高分贝音乐,翔梧路、京宁路沿线的小区住户深受其扰,清晨的宁静被彻底打破。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王先生扫了洛宁县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有事请扫码”二维码,将这一噪声扰民问题详细反馈。让他没想到的是,问题很快有了回音——洛宁县人大代表联络站收到反映线索后,经过走访调研,根据群众意见,将该问题转交给洛宁县公安局办理。
洛宁县公安局城郊派出所民警专程来到该路段,对健走队相关负责人当面告诫。从扫码反映到问题解决,短短几天时间,困扰居民多日的噪声难题得到有效化解,这让王先生和周边住户都松了口气。
“有事请扫码”的高效,并非偶然。据统计,截至目前,洛宁县今年通过“有事请扫码”机制,累计接收群众扫码7515次,收集各类问题、意见和建议705条,其中667条已及时转交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并答复,群众诉求办结率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如今,这小小的二维码已成为连接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见实效。
安阳市文峰区人大:“代表+法官”模式联动化解纠纷
“以前打官司程序烦琐、耗时长,现在通过人大代表参与调解机制,调解更高效、群众更满意,既省时又省力!”在安阳市文峰区驻站法院工作室,成功收回货款的张老板对人大代表调解工作赞不绝口。这正是文峰区人大常委会推动人大代表角色转型的生动实践缩影——从传统意义上的监督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化解纠纷的调解员。
“双方当事人各退一步,生意才能长久!”在文峰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区人大代表、执行调解员与法官正在耐心调解一起4万元的买卖合同纠纷。在监督过程中,人大代表指导调解团队运用背靠背沟通机制,快速锁定付款节点这一争议核心。通过引导双方当事人立足营商环境建设大局换位思考,促成被执行人即时履行货款、申请人自愿放弃违约金,全程仅用了5个工作日。
这样高效化解纠纷的场景在安阳市文峰区已成为常态。文峰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代表+法官”模式,定期安排人大代表和法官入驻代表联络站驻点调解。通过建立企业点单、代表接单、人大督单的闭环工作机制,实现了涉企纠纷一站式化解。在此过程中,人大代表不仅履行好监督员职责,更主动做好服务员角色,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我们要让每一次调解都充满温度,让每一位群众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安阳市文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军说。
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大:“夜话村事”绘就治理新图景
初秋时节,灯光下笑语盈盈。三门峡市陕州区大营镇城村的小游园里,一场围绕葡萄产业的“夜话村事”正火热进行。村民们畅谈采摘时机、销路拓展等议题,大营镇葡萄产业代表联络站驻站的人大代表认真倾听、仔细记录,与村民达成抱团发展的共识。这正是大营镇以小切口做实基层治理大文章的生动写照。
面对葡萄产业发展难点堵点,人大代表主动牵头梳理问题清单,推动村“两委”逐项攻坚落实;倡议村民聚力发展、诚信经营,积极对接商超、电商平台搭建长期购销渠道;以监督者身份全程跟进,确保帮扶措施从纸上落到地上,人大代表还将收集到的共性诉求梳理形成建议,推动产业扶持政策精准落地。
市人大代表张茹仙说:“不仅要把群众呼声传上去,还要把解决实招干出来!”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人大代表的实干担当,让“金葡萄”真正成了村民的“致富果”,产业之路越走越宽。
白天村民忙于农活或务工,夜晚则成了大家共聚一堂、共商发展的好时机。这样安排,既不耽误生产,又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如今的“夜话村事”,不仅是城村践行“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的核心载体,还成为人大代表扎根基层、连接民心的坚实桥梁。
人大代表不仅用心听,还全力推,村民们的急难愁盼,第一时间被捕捉、传递,零散的声音,被梳理汇聚成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夜话连民心,代表架桥梁,民意在坦诚交流中落地生根。
(河南法治报记者林栋 通讯员张灵利 房洪锬 朱长芬 高朝辉 韦新良 冯照茹 杨雨莹 王宽/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