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地方立法

以“三个转变”奋力谱写全过程人民民主驻马店实践新篇章

来源:林 闯    发布时间:2025-01-07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基层立法联系点连接着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连接着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大背景,连接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背景。小站点、大舞台;小站点、大使命。近年来,作为河南省首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驻马店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充分发挥立法“直通车”作用,实现联系点工作“三个转变”,谱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驻马店实践新篇章。

实现从“建强阵地”到“提质增效”的转变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民主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提质增效,必须有完善的制度机制和网络架构作保障。

  驻马店基层立法联系点把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作为根本支撑,在联系点工作规则、意见建议反馈激励等原有10项工作制度、6项工作机制基础上,新制定立法协商、立法听证、联系点工作信息报送制度和“1部法律法规+5名立法专家”全程服务、“征集意见+立法调研”双轨并行机制,细化完善“七步工作法”,一法一方案、一法一档案,联系点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

  为了让联系点“眼睛”更亮、“耳朵”更灵,驻马店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点线面”三位一体,全方位全覆盖的立法联系网络。市级层面,法工委牵头,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县级层面,县区人大助力,承上启下、快速响应;乡级层面,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融合,便民利民、服务群众。形成以“1个国家级+3个省级+30个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为“点”,“63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13个立法信息采集站+257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为“线”,“35名立法专家+186名立法联络员+641名立法信息员”为“面”的工作网络,开门立法的“神经末梢”广布到人民群众当中。

  汝南县人民法院法官林俊从事基层司法工作30余年,作为驻马店基层立法联系点首批立法信息员,她先后参与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10余部国家法律草案意见征集工作,提出意见建议30多条,有5条建议写入国家法律。“得益于立法信息站点的密布,基层声音可以直达立法机关,法律得到进一步健全,老百姓权益受到有效保障,我们基层法官履职热情更高了。”林俊说。

实现从“单向联系”到“双向互动”的转变

  深入拓展公民参与立法的渠道和途径,汇聚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立法的期待、建议与感受,是实践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抓手。

  前不久,一场立法意见建议征集“板凳会”在纱厂社区立法信息采集点举行,附近居民早早地搬着小板凳来到社区广场,围坐一圈,认真听着驻马店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专家解读《河南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草案)》与大家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发言环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法条,积极建言献策。

  在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立法专家化身“法律解答员”和“意见收集员”,将“法言法语”翻译成“民言民语”,广泛征求大家意见,精准掌握民众需求,保障立法更接地气、更具实效。“以前觉得立法这件事离我们很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参与,群众积极性越来越高,法律素养和权益保护意识也有了质的提升。”社区立法信息员李翠芳感慨道。

  驻马店基层立法联系点坚持“民意是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探索建立“三个结合”立法建议征集模式,让更多群众方便、自由、顺畅的提想法、建议。坚持集中座谈与个别访谈相结合,一方面组织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农村社区“板凳会”“农民议事亭”等,集中征求意见,另一方面聚焦重点问题、重要条款,进行个别访谈、入户走访等;坚持广泛性与专业化相结合,发挥专家学者“智库”“外脑”作用,帮助解读草案内容,促进“法言法语”“民言民语”双向转化;坚持云端互动与现场征求相结合,用好市人大智慧立法信息化平台,以数字赋能,寻求立法“最大公约数”,实现意见征集“零距离”。

  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彰显“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法律法规通过后,驻马店基层立法联系点清单式整理采纳情况,召开意见建议反馈座谈会,发出建言感谢信58封,增强各界人士参与立法的荣誉感、获得感。连续两年召开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会议、立法工作会议,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对作出积极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驻马店汝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杨远一直热心于立法工作,2024年9月,他提出的“推动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针对不同对象确定相应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分类组织实施”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具名回应,并在国防教育法修订草案第六条予以体现。

  “一个普通老百姓提的立法建议竟能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具名回应,这是我万万想不到的,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参与国家立法的信心和勇气。”收到建言感谢信的杨远既震惊又激动。

  通过形式多样、与社会各界群众充分互动的立法建议征集模式,2024年驻马店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完成14部国家法律草案、22部省级法规草案意见征集任务,上报意见建议688条,已通过的30部法律法规中有134条意见建议被采纳,立法意见建议上报数、采纳数实现双提升。

实现从“规定动作”到“拓展功能”的转变

  “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基本功能定位虽然是开展立法征询意见工作,但实际发挥的功能远不止于此,要持续拓展和创新功能,不断激发‘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生机活力’。”2024年10月29日至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到驻马店调研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时指出。

  驻马店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推动联系点工作与代表工作紧密结合,扎实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度融合。在河南省“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中,全市五级人大代表进融合站点14232次,接待群众22325次,收集反映问题2332件,上报立法意见建议371条,代表联络站不仅成了听民意、解民忧的家门口“服务站”,也成为参与服务立法工作的“新平台”。

  深入拓展联系点普法宣传功能,把普法融入立法工作全过程,让联系点成为基层普法示范点。持续开展“万场普法基层行”活动,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活动5000余场次,参与群众100多万人次,并从全市律师中选聘60名进联系点开展法治讲座、法律问题咨询、以案释法等志愿帮扶活动,强化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

  2024年7月,驻马店市人大常委会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参观人员,市实验中学20余名学生在思政课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驻马店“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动阵地,零距离触摸立法“直通车”,沉浸式感受民主科学立法,并开展现场教学,上了一堂直观鲜活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校外思政课。

  “如今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了我们学校的‘第二思政课堂’,学生参与立法、学习法律的热情得到激发,很多学生主动向父母家人、亲朋好友讲述法律故事,普及法律知识,校园内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学校立法联络员杨继国和联系点工作人员交流时说道。

  今后,驻马店基层立法联系点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耕基层、扎根群众、汇聚民意,支持鼓励引导更多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不断开创全过程人民民主驻马店实践新局面。


通知公告

更多

人大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