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主题活动

菌菇棚里的播火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12

——记省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泌阳县真菌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禹宗本

他是食用菌研发路上的行者,脚踏实地,终生不渝,用工匠精神的火种点燃一个行业、造福一方百姓。他是农民的好儿子、人民的好代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聚焦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履行着一名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伟大源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他就是省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泌阳县真菌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禹宗本。

匠心:点燃产业振兴的火光

到泌阳,一定要尝一种特产美食,泌阳花菇。说起“泌阳花菇甲天下”的发展历程,一定绕不开一个人,禹宗本。

17岁就从事食用菌栽培选育的禹宗本,今年已经65岁了。农业技术研发是个辛苦活,必须没日没夜地守在田间地头,测温控湿,观察长势,记录数据,禹宗本大半辈子的光阴,都消磨在昏暗潮湿的菌棚中。

他直言,这份热爱源于一种责任。

“我是农民的后代,我深知农民土里刨食的艰辛,我有责任带领他们发家致富。”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禹宗本一干就是近50年。

作为人大代表,作为科研工作者,禹宗本深知,技术搞出来生产才能提上来,产业做起来老百姓才能富起来。县域经济动脉打通了,全县脱贫和乡村振兴才有保障,而科技是实现良性循环、产业振兴的核心竞争力。

科研初期,他不顾条件简陋,查阅大量科技书籍,寻求设备替代物品,人工创造实验环境,在食用菌的制种、驯化、栽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改进食用菌培育技术,先后选育出香菇、银耳、猴头、灵芝等30多个新品种,对夏香菇实现了不同品种、不同季节、不同温度、不同培养料、不同栽培模式的常年生产体系。其中,“雨花”系列花菇菌种的基因片段,成为全国唯一。

近年来,禹宗本怀着“研发食用菌新品种,把产业做大做强”的初心,成立了泌阳县真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推动泌阳食用菌产业走出河南,走向世界。

一点微茫,可成熊熊烈火,播下火种,不负朗朗乾坤。50年匠心独运悉心钻研,禹宗本培育出的39个食用菌品种,已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科技之火一经燃起,便形成燎原之势。“大袋、立体、小棚”的种植模式落地开花,“泌阳花菇”品牌展露头角,菌种研发技术不断提升,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催生出了泌阳县一座国家级食用菌产业园、年产值上百亿的食用菌大产业,30多万人通过食用菌产业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技术辐射河南、山西、陕西、安徽、湖北等多个省份,探索出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之路。

为民:播撒脱贫致富的希望

产业发展了,但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还没有联结起来。种植食用菌要技术、要成本,属于“现代农业”,这是许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困群众可望而不可及的。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种植食用菌附加值高、土地利用率高,又能实现生态、循环、绿色、长效发展,作为省人大代表,禹宗本无论如何也要让贫困群众吃上这份产业“红利”。

工匠精神如是,为民情怀亦如是。禹宗本探索出了“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和零成本投入、零距离就业、零风险收益“三个零”产业带贫模式,给贫困群众吃上了“定心丸”。他依托泌阳县真菌开发有限公司,采取“三统一方式”,统一免费提供生产场地、统一免费提供菌棒等生产物资、统一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让贫困户不用投入一分钱就能分得利润;利用县政府涉农资金将生产基地直接建在贫困村里,对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在免费培训的基础上实现在家门口零距离就业;与贫困户签订带贫增收协议,由公司负责产前投资、产中技术和产后销售等高风险环节,贫困户只负责无风险的生产管理环节,破解了扶贫从“输血助氧”到“造血制氧”的难题,将脱贫致富的希望送达千家万户。

没技术他提供技术,没资源他提供资金和场地,养不活、卖不出去他承担风险,20个产业扶贫基地、228座温室大棚、2座连栋温室大棚,360期用菌技术培训班,10万余套技术资料,让红红火火的食用菌现代农业走进376户1498个贫困群众家门,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产业链辐射带动1.2万人就业。

“在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同时,我们泌阳县食用菌产业也得到迅猛发展,逐年递增。2018年全县共种植菌棒2.7亿支,比2017年多0.2亿支,2019年全县共种植菌棒3亿支,产值由34亿元增加到38亿元,一二三产融合年产值达6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食用菌产业推动了泌阳县的乡村振兴。”禹宗本说。

谈及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禹宗本没有丝毫退居二线的打算:“要进一步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规模、增加产值,通过科研技术的突破,实现食用菌产业的优质、高效、高产、低消耗,推动传统农业、手工作业向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转变,让农民实实在在受益。”

履职:架起联系群众的桥梁

心中有日月,眼里有人民。带着作为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禹宗本代表履职的步伐从未停止。在开展一线农业科研和农民技术培训时,他常常要走村入户,调查研究基层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走访座谈倾听菌农呼声。每每回来,禹宗本都是一身土、两脚泥,同时还装着厚厚一叠调研意见材料。扎根基层,让他与群众结下了深情厚谊,为他访民情、察民生、听民意、解民困、聚民智提供了广阔舞台。

“群众选出来的代表,就要说出群众的心声。”禹宗本高度关注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了“关于加快河南省实现食用菌产业化的建议”“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议案,建议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突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综合效益,推动食用菌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制定出台河南省食用菌产业补贴政策,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把我省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这些议案得到了省农业农村厅、省环保厅的高度重视和答复,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策让群众受益。

农村出身的禹宗本,对这片土地和父老乡亲有着深厚感情。在“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议案中,他建议,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针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式路径,他提出,新时代新农业新农村,更呼唤“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建议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省、市、县各级培训机构的建设,开阔新型职业农民的视野,丰富新型职业农民的知识储备,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支持力度,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绿色发展意识。

菌菇棚里到底有什么?这是禹宗本的儿子禹建胜从小就不解的问题。从他记事起,父亲就全身心扑在菌棚里,很长时间见不到面。等到他长大了,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也走上了食用菌科研之路、成为了市人大代表,他才理解父亲到底种下了什么,又最终收获了什么。那是产业振兴的火光、菌种科技的结晶,那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那是扎根基层、为民惠民的一份大爱、那是履职尽责、服务群众的神圣使命。而这份精神、这颗火种,以后要由他传承下去了。


通知公告

更多

人大新闻

更多